矢志创新的测绘“匠人”

2021-05-17

                            ——记广西地矿系统首届“地勘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黄祥雄

 

黄祥雄,男,国家注册测绘师,广西测绘学会常务理事、广西土地学会常务理事、广西无人机应用协会副会长单位代表、广西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广西农田建设管理专家、南宁市地质矿产专家,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二七二地质队/广西有色勘察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二七二队”/“有色院”)队长/院长。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秉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潜心钻研专业技术,在研发应用方面狠下功夫,不断突破自我,为所在单位“大地质”产业升级转型和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初出茅庐,潜心笃志攻研发

翻阅黄祥雄的简历,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由他主持研发的各类测绘地理信息应用软件,这让笔者心生疑惑——一位测绘专业出身的地质队员,为何会自学软件开发,而且还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将时针拨回黄祥雄刚参加工作的2003年。

那年,大学刚毕业的黄祥雄满怀憧憬来到二七二队/有色院,成为基层单位一名普通技术员。安顿下来后,黄祥雄即被安排到最艰苦的项目组工作,奔赴在野外一线。凭着年轻人的刻苦干劲,积极好学的他总能很快理解项目要求,三个月时间便熟悉了单位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单位测绘技术落后的具体情况。他潜心研究,总结萌发了通过优化生产模式和提高计算与数据处理自动化水平的方式促进单位测绘生产效率提高、改变单位测绘技术落后的设想怎样才能把繁杂的技术工作用程序自动化来处理?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成了他日夜思考的问题。

单位发展,人人有责”黄祥雄满怀对工作的责任和对知识的渴求暗下决心要提高单位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本着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努力自学VB编程技术,结合生产实践和自己扎实的测绘理论功底探索研发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测绘程序,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既然找准了方向,便要义无反顾地前进。当时,黄祥雄所在的项目组工作任务十分吃紧,为了赶工期常常早上五六点就要起床出野外,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到驻地,吃完晚饭处理好当天的内业数据后常常已到深夜。但就是在这样紧张、艰苦的条件下,黄祥雄仍坚持每天比别人多抽出一两个小时研究程序开发,节假日回到单位他也总是在思索程序设计、代码实现和算法验证问题,常常入神到心无傍物,走路好多次差点撞上电杆或路灯

星空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就这样,在多年来日复一日不断革新自我的探索中,黄祥雄陆续研发了导线平差计算、断面数据转换、GPS报表处理、坐标批量换带计算、坐标批量变换与参数计算、全站仪批量数据处理、水深数据批量改正等大量测绘程序,从此在测绘地理信息软件研发应用领域一发不可收……

扎根基层,开拓创新解难题

测绘是凭借精度丈量大地的专业,最为考验技术人员的“匠心”。一个坐标点测量不够精确,其所得的结果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黄祥雄参加工作的十余年里,大部分时间都立足岗位,坚守在项目一线,从事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和科研创新工作,常常在野外一呆就是半个月,一工作就是“白+黑”。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创新型技术“工匠”,他一步一个脚印,带领技术人员攻克了当时大型或新型测绘项目的一道道技术难关为广西测绘行业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思维活跃,学研用互促互进,负责的项目总是能科学应用新技术或新方法又快又好完成,获得的专业奖项和业绩成果不胜枚举,赢得了业主的广泛赞誉。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描绘柳江的诗句,足见柳江河道之蜿蜒曲折。2010年,时任单位生产经营处副主任的黄祥雄开始主持大型水上测量项目“柳江航道整治工程”,面对绵延225公里、两岸或邻水或峭壁的柳江与黔江航道,一个难题摆在他面前,要想开展项目要求的水准测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宝贵的时间,还面临生产安全问题。项目开展前,黄祥雄亲自深入现场进行全线实地勘查和研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采用一项当时还没有在此类大跨度狭长测区项目应用过的新技术——“区域精化似大地水准面模型+GPS精密测高”代替传统水准测量

这项新技术的运用,使得原本需要技术人员严格沿途不间断跋山涉水的高程控制测量工作,只需科学选取部分交通方面的区域进行GPS测量即可完成,不仅大大节约工程项目需要的时间成本,还最大限度保障了技术人员的安全。本着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在采用本新技术和新作业方法的同时,黄祥雄还组织项目组技术队员抽样选取部分测段同时采用传统水准测量方法进行作业,对两种方法取得的测绘成果严格对比验证可靠性,确认新技术新方法获取成果精度能达到本项目设计要求,给业主交上了“满分卷”。本项目凭借创新技术和良好的成果质量获得“2011年度广西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黄祥雄依此项目研究成果撰写的论文“区域精化似大地水准面在工程三维GPS控制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获得“2011年度广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言传身教,培养人才“传帮带”

在同事的眼中,黄祥雄不仅自己勤钻善学,更能够将自己所学所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技术人员。近年来,二七二队/有色院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创新领域持续不断发力、大有作为,并培养了一支测绘专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这一切离不开团队的努力,但更离不开黄祥雄的传帮带。

2014年,随着单位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的进程不断加快,时任单位测绘地理信息分院院长的黄祥雄意识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以满足信息化、智慧化需要势在必行。

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黄祥雄注重强化团队文化建设和创新管理方法,为了当好“火车头”,凝聚攻坚的合力,打造团队良好的学习钻研和技术进步的氛围,以身作则深入具体工作,率先学习高新技术和新业务知识,并善于学研用结合互促,把新技术新方法传授给大家并快速形成生产力,有效促进单位经济事业发展

正所谓“润物细无声”,黄祥雄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对同事言传身教的作风很快浸润了身边的同事们,在他的影响下,掀起了一股你追我赶的学习浪潮:白天他们立足岗位职责,在各个项目之间开展工作,晚上便相约回到办公室伏案疾书、集体学习,灯光常常亮至深夜。

正是这些无数个挑灯夜读的晚上,他引领培养了一批测绘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国家注册测绘师8名、测绘高级工程师3名、测绘工程师20名、测绘助理工程师10名、测绘技术员若干),使单位技术储备和业务发展从单一的工程测量为主转型升级为多测绘产业(专业)发展,使单位测绘资质从工程测量1项专业甲级发展为工程测量、不动产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大地测量6项专业甲级和地图编制、海洋测绘2项专业乙级,其中测绘航空摄影是广西首家甲级,无人机航拍作业得到广西卫视采访播报和广大业主好评。同时他开拓创新,通过引导和技术引进,为单位土地规划设计和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奠定了人才和技术基础

如今,黄祥雄曾带领的技术人员,很多成为单位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或技术骨干,为单位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因业绩突出获得单位特别嘉奖

 

重任在肩,履职尽责谋发展

多年来,无论在生产、技术还是经营、管理岗位,只要单位有需求,他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都会全力以赴,通过创新研发解决或改善技术问题,黄祥雄把解决问题当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把解决技术难题当成了一种爱好,并且把成果做到了极致。

黄祥雄不仅善于把技术创新融入到生产应用中,也善于把技术创新和技术储备用以促进单位经营业务发展。2014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项目(以下简称“农经项目”)在广西还是新事物,虽然自治区进行过一些小的试点,但是随着国家要求的不断更新,各市县对怎么开展此工作缺乏技术思路,黄祥雄凭借对此类项目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预见性,超前学习有关政策和技术并与技术人员共同研讨形成了技术路线,为有关市县提供了科学适用的项目解决方案,展现了单位技术实力,并依此率先拿下了“临桂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项目”,走在了该类项目全区范围内正式中标的前列,该项目成果优良且在底图制作、公示信息设计、数据建库等方面创新突出,获得有色部级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

荣誉面前,黄祥雄并没有止步,针对农经项目市场分析水平低的情况,他创新研发了可针对广西农经项目市场信息进行分类浏览、高级查询和分析等功能的“广西农经项目中标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快速了解广西各地级市、各县农经项目已招标项目的情况,掌握各地农经项目招标工作内容的构成、市场单价、行业单位的市场分布等情况。

系统的成功研发应用以及黄祥雄领导的农经项目技术创新与技术储备,有效助推了单位承揽该类项目。单位共参与完成广西10市22县(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服务,累计中标项目合同金额达1.22亿元,居全区中标该类项目测绘单位之首,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黄祥雄及其团队在其中功不可没。

2020年,黄祥雄组织研发的“桂隆多测合一智慧GIS系统”正式发布,可广泛应用于地形地籍成图、数据建库入库、多测合一、房地一体、确权登记与普查调查等项目,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开启了测绘内业的5G新时代。该系统历经六年精心研发、应用验证、修缮和技术总结,成果达到国内同类技术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大型绿色GIS平台软件空白(得到学习强国平台、科技日报、广西卫视、广西日报、广西自然资源厅网站等平台和媒体报道),为单位生产效率提高和行业技术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0年走上领导岗位,黄祥雄说“创新和技术是技术服务型单位的生存之基和发展之源,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重视技术创新和自我技术提高,‘工匠’之路要永远走下去”。他将“创新”贯穿于本职岗位,带着使命和责任,沿着“一流的创新型地质队,一流的设计院”宏伟目标不懈奋斗,信息技术和大地质服务专业领域踏勘出一片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不断推陈出新,使自己真正成为专注于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复合“工匠”,在一次又一次战胜自我中完成使命,为单位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