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义务理发20余年

2012-12-10
本网讯向 燕  报道“只要我还看得见,只要我还走得动,我就一定会来帮你们理发。”这是二七二地质队退休的八旬老人陈玉镇与其他几位“老顾客”的约定。
说到陈玉镇,二七二队的人都知道这位“活雷锋”,也纷纷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今年近80岁高龄的陈玉镇,给笔者的第一印象和普通的老年人一样,满头银丝,面容慈祥,时常穿着朴素的上衣。但自从笔者听说过他的故事之后,内心不禁对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肃然起敬。退休的这20年里,他用善心画完20年的“年轮”,他主动打扫职工娱乐室的卫生,用普通的扫把拂来大院的清洁;他定期上门免费帮助老人理发,用不断更换的剃刀创造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他言传身教带领子孙与人为善,用一份执着的善心构建起自治区“和谐家庭”的美称。
50年前,剃刀生涯始于野外工作
陈玉镇回忆起他最早拿起剃刀的时间,要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在野外负责炊事等后勤工作的陈玉镇,看到技术员等在野外深山开展作业,好几个月都不能抽空下山理一次头发,尤其是在夏天,同事们做工时顶着一头长发,就更加的炎热了。于是,陈玉镇萌发了自己动手帮同事剪头发的念头。他备好了剪刀等工具,在一次次免费帮同事理发的实践中慢慢琢磨出理发的技巧,在野外的那段时间,同在一个工地上同事的头发很多都是陈玉镇帮理的,偶尔他也帮助附近的村民理一次头发。
之后,陈玉镇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当上了二七二队的材料采购员,他不用再去野外了,于是,理发这件事便被搁置在一边了。
20多年,再度拿起剃刀不曾放
上世纪90年代初,陈玉镇光荣退休了。平时忙惯了的陈玉镇,一下子难以适应闲适的退休生活。他没有经过太多的考虑,再次翻出以前理发的工具,主动上门帮大院里行动不便或者高龄的老人们义务理发、剃胡子,没想到这一理就是20多年。
“有个瘫痪的兄弟坐不起来,就直接让他躺在床上帮他理发。”“天热时隔20天,天冷就隔一个月上门剪一次头发。”细心的陈玉镇总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理发的时候还不断地嘘寒问暖,冬天天冷的时候,陈玉镇还怕老人们着凉,特地挑天气暖和的时段上门。
“以前还有九个,现在走了三个了。”说到固定上门服务的“对象”时,陈玉镇的眼神里略带一丝伤感。但二十年如一日,陈玉镇一直坚守着与老人们的约定,二十年从未间断上门免费理发。据该队办公室秘书小赵介绍,有一次陈玉镇去珠海女儿家小住了一段时间,但他怎么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因为该队大院里一位老先生该理发了。陈玉镇心里干着急,但又不能马上回南宁帮忙理发,于是他打电话给略懂理发技巧的二女儿,让她过去帮老人理发。之后,他还特意打电话给需理发的老人,表示歉意。说完这事,小赵的妻子就竖起了大拇指说“我们全家都觉得陈爷爷很赞。”
说到陈玉镇的手艺时,该队大院的一位长期接受陈玉镇免费理发的老人一个劲地夸“剪得好剪得好,又熟练又认真。”
“闲不住的怪老头”,被封为“大院园丁”
“我做不了什么大事了,这些都是小事,远远不值得你们报道。”陈玉镇不仅给大院里的老人们免费理发,他还义务美化离退休人员的活动环境,清除路边的杂草,打扫道路的卫生;主动协助服务人员管理职工娱乐室,提醒大家爱惜设备,离开时,还要检查一下办公室的灯是否关闭、电源插头是否拔掉、门窗是否关好,主动帮助修理损坏的门窗、电风扇等。有人说他怪、有人说他傻,大多数人还是对他表示钦佩的,该队有些在职人员看到陈玉镇的举动非常感动,也主动加入到他打扫卫生、清除杂草的队伍当中,现在该队义务劳动已经形成常态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大家开展义务除草、美化家园等义务劳动。
前两年该队“福池”休闲公园刚建好,闲不住的陈玉镇主动在福池边栽花种草、修剪树枝,坚持义务劳动的他,被大家亲切地封为“大院园丁”,他的妻子邱翠英一边评价陈玉镇是“闲不住的怪老头”,一边用实际行动支持老伴的举动,给他准备擦桌子的抹布,给他买理发用的爽身粉,邱翠英还号召邻居好友们筹资购买了几百尾金鱼放生在“福池”里,供住在大院里的居民观赏。
言传身教,四世同堂和谐相处
陈玉镇资助在农村的侄子上学,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长达十几年的资助,对于一个家庭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他的妻子及1儿3女全都支持陈玉镇的做法,并且他的家人也非常热心地帮助别人,陈玉镇退休后,他的二女儿见父亲还在用手动飞剪,于是主动掏钱给陈玉镇买了一把自动飞剪。现在二女儿还颇有“女承父业”的念头,也经常在她所在的社区义务帮助别人理发。
“过去的苦日子都熬过来了,现在的生活这么幸福,没有理由吵架,互相扶持才是正道。”陈玉镇笑着说,他和妻子邱翠英结婚五十几个年头,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现在,经历过上个世纪60年代的饥荒,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携手相伴五十几年的风雨历程,让他们更加懂得珍惜彼此。生活中相亲相爱,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未曾红过一次脸,现在一家14口人其乐融融地享受生活。
全家融洽,荣获“自治区和谐家庭”
陈玉镇诚恳认真,待人谦和,用诚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言行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孩子。据陈玉镇回忆,他从三岁就没有了母亲,与父亲、哥哥三人相依为命,他倍加孝顺仅有的父亲,父亲在世的时候,好吃的要留给父亲先吃,还每天帮父亲洗脚擦脚。他的孝顺举动,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孩子们。
笔者在陈玉镇的房子里,留意到一面墙上挂满了四世同堂的照片,相片定格了全家人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房里还收藏着陈玉镇潜心练习的软笔书法作品,队“优秀共产党员”、地矿局“全局先进离退休职工”、南宁市“禁毒家庭”等一本本完好无损的荣誉证书都统一放在挂着墙上的袋子里。
“逢年过节,不论是传统的节日、生日,还是所谓洋气的父亲节、母亲节,孩子都会聚在陈玉镇的房子里有说有笑,我的孙子还在网上订花上门送惊喜,尽想些怪招逗我们这些老人开心。”陈玉镇开心地说,眼神里透露出无限的幸福。
今年11月喜讯传来,自治区精神文明委下文表彰了获得第二批自治区九大和谐的单位和家庭,陈玉镇家庭获得自治区“和谐家庭”荣誉称号。当笔者给他道喜时,陈玉镇一脸淡定地说:“我们只是社会中一个普通的家庭,做的都是小事,得到这个奖实在是要感谢党感谢政府的鼓励。”
年近80岁高龄的陈玉镇老人在给老同志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