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水打井故事多 鹿寨村屯甘泉涌

2013-09-05

本网讯整理人 向燕  讲述人 伍爱平近期,我队地质环境所在柳州市鹿寨县成功地完成广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找水打井项目分配给所内的8口井任务,当地村民欢天喜地、千恩万谢,让他们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特殊关怀,但取得成果的背后是地环所项目组9名成员不顾炎热、昼夜奋战、无怨无悔的辛勤付出,9名成员中有1名是年近花甲的老地质队员,两名是年轻的女性,他们有着和常人一样的血肉之躯,却经历着风餐露宿、超负荷工作、忍饥受饿等常人难以体会的艰辛。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两个多月的日日夜夜里,他们马不停蹄地辗转于鹿寨县的各个缺水村屯,奋战在找水打井的生产一线,并与当地国土局、水利局进行沟通协调,确定缺水村屯,组织项目组技术人员开展了1:1万水文地质调查,完成调查面积60多平方公里,调查点近100处;开展了物探确定井位工作,完成物探测线16条,测线长约4800 m。至8月上旬,地环所共进场钻探施工班组4个,施工钻孔10个,总进尺约1012.3m,出水钻孔8个,全部完成抽水试验和装泵成井工作,总出水量达2000吨/天以上,解决缺水人口3000多人。

令人肃然起敬的所长

地环所为切实完成找水打井任务,所长覃新韬要求全所人员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做好找水打井的各项工作,在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里,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项目组,并立即组织召开项目组召开了专题会议,明确任务目标,拟定了工作计划,落实任务分工,并于5月份联系好鹿寨县相关部门,做好缺水村屯的调查工作,6月初项目组成员全部抵达鹿寨县进行布孔等其他工作。

他亲自担任项目负责人,在找水打井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长时间远离家人,奔赴找水打井工地指导和督促工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孔位,打出干净清澈的深层地下水。他还亲自参与水文地质调查、物探测量、钻探安全检查及钻探编录工作等,每天都行进在田间地头,廊回于村寨石巷,穿梭山间峡谷、路碍荆棘,烈日下挥汗如雨,暴雨里身无干纱,却从未听他抱怨过半句,而是带着项目组的员工加班加点、紧张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由于工作忙、工地基本都在村子附近,中午常常过了饭点都没有时间喝点水、吃点东西,经常找个树荫啃食在镇上买的馒头充饥,小憩间还研究和调整拟定下一步调查路线,他的一言一行,都让项目的成员都对他肃然起敬。

拒绝几百元后的快乐

项目组的工作正好是六七月开展的,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傍晚挂在树荫下的温度计仍然显示着近40度,中午水泥地表的温度应该超过了50多度,恰逢今年台风天气又频繁到访广西,经常是上午艳阳高照,工作时汗流浃背,臭汗一身,下午就倾盆大雨,全身湿透,但为了赶时间,他们顾不着下雨天,仍然冒雨到天黑时才收工。

一天傍晚,当项目组的完成了鹿寨县中渡镇滩头屯的任务时,正准备收工去吃饭,村民们拿着几百元钱硬是要塞给项目组。他们说:“为了给我们打出一口井,你们没日没夜的干着这些连我们农民都觉得苦和累的活,我们都看在眼里,我们家里也没有准备什么好吃的,这是我们几个村民筹集的一点点钱,你们拿去在镇上吃晚饭吧。”

项目组成员伍爱平回忆说:“当地村民的筹钱的举动让我们感到很意外,也很感动,但我们怎么可能要他们的钱,我们婉拒和道谢后便急匆匆的离开了。后来随便找了个地方将就着吃了晚饭,但大家都觉得那餐饭特别好吃,可能是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肯定吧。”

一个鸡蛋的感动

“你们读完大学,还要顶着大太阳在甘蔗地、水田、泥滩里工作,比我在家种田种地搞‘双抢’还累,都快两点了还没空去吃饭,我都想不明白到底读大学有什么用?”鹿寨县平山镇大阳村支书说。

事实也的确如村支书说的那样,项目组人员的午饭时间经常被延迟,基本都是一点以后才开始吃午饭。有时候,项目组的成员是早上从镇上买几个包子带去,中午就着水吃完几个包子就算是吃过午餐了。有时候路过村里面见有商店或米粉店,买包方便面或者煮一碗粉就解决了午餐问题。

该项目组只有一辆负责接送技术员的车,有一次由于项目组被分成3个小组分别到3个相隔较远的村庄开展工作,项目组技术员伍爱平和另一名技术员便在中途下了车,随即走到他们俩负责的村庄开展工作。由于之前认为村里会有商店等,伍爱平俩就没有带包子做午餐,中午一点多的时候,伍爱平和往常一样去村里寻找有东西吃的地方,却不料这个村里一个商店都没有,伍爱平只好继续去附近的村庄寻找,好不容易走了好几里路才发现了一个小商店。他们买了一包方便面,在老板家借了点热水泡了面,在等待泡面过程中,当商店的老板得知他们是来找水打井的,特意免费地给他们俩一人煎了一个土鸡蛋。

“吃着那一碗面和那一个饱含情谊的鸡蛋时,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伍爱平说。

甘泉涌流印证着项目组的共同努力

地环所找水打井项目组成员有男有女,并且年龄跨度大,最年轻的只有20多岁,最年长的已经近60岁。

该项目组李武春工程师已近花甲之年,但在工作中处处起模范作用,他总是带头在前,不管泥泞小路、锯齿叶林密的甘蔗地,还是荆棘山野,他总是第一个拿起工具、卷起裤管踏进去的人,在他的带动下,项目组找水打井的前期工作开展地特别顺利和迅速。

该项目组还有两位年轻的女技术员,分别是周燕春和秦明娟,她们不顾烈日的炙烤,两个月的野外工作以来,虽然皮肤晒黑了一圈又一圈,但她们从没落下脚步,巾帼不让须眉,每天和男技术员一样要完成近6~8K㎡的调查面积,走累了,腿酸了,她们也从未叫苦,并一直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让整个项目组也充满活力。两位女技术员在项目工作上,发挥了女性特有的细心和耐心,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记录每一个调查点,为项目组高效率的完成水文地质调查,加快找水打井进程,贡献了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

该项目组的司机张良担任着后勤综合员的使命,在鹿寨县打井的这些日子里,张良总是随叫随到,从无怨言,安全行车于狭小蜿蜒的乡村山路间。在技术员开展调查工作时,他还要帮技术员做好拉皮尺,埋三角堰、与当地村民协调等辅助工作,为地环所打井工作的顺利进行排忧解难。

该项目组的成员还有杨显能、伍玉辉及接班司机蒋钢毅,每一个“地环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历和书写着不一样的故事。他们齐心协力奋战两个多月,日日夜夜打拼煎熬,凭借坚毅顽强的斗志、敢于奉献的精神,成功打出了一口又一口甘甜的深层地下水井,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称赞。